招生就业
体育学院2020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供稿:体育学院 日期:2021/01/05 浏览:
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学院成立于2020年1月。体育学院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一是鸡西市师范学校体育班阶段(1958年—2000年),二是鸡西大学艺体系阶段(2001年—2003年),三是鸡西大学体育系阶段(2003年—2012年)由大学公体教研室和鸡西市师范学校体育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四是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系(2013年1月—2019年12月),五是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学院(2020年1月至今)。几十年来,为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当地学校体育教学骨干。 体育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人,讲师14人,助教8人,取得硕士以上学位16人,在读博士1人,国家速滑健将1人,国家一级裁判6人,国家二级裁判22人,多名教师在各种学术团体任职,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多次在省级以上学报刊物上发表,主编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省级立项12项、发明专利11个、市级以上获奖20项。
体育学院现设置有三个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体育专业教研室、体质健康教研室。现设有二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体育学院主要以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同时还拓展学生的专业方向,体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40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体育学院逐步发展壮大。近几年,学院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届毕业生都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各种项目的裁判等级证书和多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每届毕业生都有报考占全省50%以上体育考生考入上级院校继续深造,部分学生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
体育学院每年都组织10余项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连续多年开展“体育节”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学院还坚持常年进行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体育代表队曾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参加全省大学运动会,获得田径比赛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2011年参加全省高校乒乓球比赛,获男、女团体比赛第一名,男、女单打第一名,男子双打第一名; 2012年参加全省高校大学生速滑锦标赛获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三名;2018年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速滑锦标赛乙组男子短道500米、1000米冠军;2018年获黑龙江省大学生健体比赛小组第一名、2019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亚锦赛青年组选拔赛获健体182以上第五名;2019年参加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中,男子排球队获得全省乙组第四名,田径项目有6人获得前八名。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要求:在表格数据分析后要有部分文字说明、分析、总结) 1.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分析 专业 学历 毕业生数 升学 出国 参军 签协议就业 灵活就业 待就业 就业率 体育教育 健身指导与管理 大专 72 13 0 1 12 38 8 88.89% 2.签约毕业生流向分析 2.1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单位 性质 党政 机关 其他事业单位 中初等 教育单位 国有 企业 三资 企业 民营 企业 部队 专升本 其他 人数 0 2 3 0 0 7 1 13 38 百分比 2.8% 4.2% 9.7% 1.4% 18.1% 52.8% 2.2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在地分析 2.2.1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析 签约 地域 东三省 (黑、吉、辽) 长三角 (浙沪苏) 珠三角 (粤) 环渤海(鲁辽) 中部地区 (京津冀晋豫) 西部地区 (蒙甘陕青宁新云 南贵藏重庆) 其他地区 人数 15 0 2 0 2 43 2 百分比 20.8% 2.8% 2.8% 59.7% 2.8% 2.2.2毕业生签约单位黑龙江省内分析 签约地 哈尔滨 齐齐哈尔 牡丹江 佳木斯 大庆 鸡西 七台河 双鸭山 鹤岗 其他 人数 9 0 5 0 0 0 0 0 0 1 百分比 12.5% 6.9% 2.8% 2.3毕业生签约行业分析 行业分类 人数 百分比 农、林、牧、渔 0 采矿业 0 制造业 1 2.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 建筑业 0 批发和零售业 1 2.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2.8% 住宿和餐饮业 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 金融业 0 房地产业 0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 教育 15 20.8% 卫生和社会工作 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6 63.9% 公用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 国际组织 0 3.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20届毕业生) 专业 毕业 生数 初次 就业率 专业 对口率 平均 起薪值 毕业生半年后转岗率 毕业生半年后升迁率 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 体育教育 健身指导与管理 72 72.2% 84.7% 2600 5.6% 2.6% 2750 体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计72人,在2020年8月初一次性就业率达88.89%,其中专升本学生13人,占毕业生数的18.1%;参军1人,占1.4%;与相关行业签订就业协议12人,占毕业生比例的16.7%;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学生38人,占52.8%。 根据毕业生就业签约所在地分析,甘肃省学生有意参加该省的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因此有59.7%的毕业生回到生源所在地参加工作;5.6%的学生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工作;另有2.6%的学生选择留在东北工作,学生毕业分布省份较广。体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有2人留在黑龙江省参加工作,占我院毕业生人数的2.8%。 我院2020届学生50%以上进入教育系统从事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另有8.4%的学生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其中从事教师行业的平均工资达到2600元,高出各地市县最低工资的平均水平。另有1名同学在近半年的工作中表现优秀,在学校或企业升迁为管理人员,升迁率为1.4%。2020届毕业生与2019届77人毕业就业率变化提升较大,高出14个百分点。 4.毕业生招聘会统计分析(粗略统计,请以就业处统计为准) 学校举办各级各类各规模招聘会:90余场 到校相关体育行业单位:3个,提供岗位:40余个,签约3人。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亮点,包括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服务等;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学院培养人才向应用技术型和服务型转型,就业工作不断探索进行深入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动手和组织能力,体育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工作,由于教师岗位招聘逐年减少,逐渐引导学生向社会体育和相关体育健身行业就业,实际效果比较显著,体育学院很大一部分灵活就业学生都在从事健身、游泳教练岗位。 (一)按学校总体布暑,加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共同特征,也是应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点。特别对于体育专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全民素质提高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发展与共同点,共同做大、做强,做出特点,对于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更应多思考,寻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途径。为此体育学院利用资源与鸡西龙腾旗下2家健身会所和北京安吉体育、沈阳奥斯风暴健身连锁、北京杰慠篮球俱乐部等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和“2+1”融合模式,做为传统教学的有利补充:1.解决了新增体育健身与管理专业的健身专业实训课程场地及师资;2.引导补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的实践;3. 在传统教室外扩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度,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最有利的发展空间。 (二)开展专业型社团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力量,以专业特长为基础组建一批专业型社团,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社团干部素质,稳固发展社团,突出专业特色,达到专业与社团双提高,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截止目前我院现有群英武道协会、武术搏击、散打、健身、轮滑、健美操6个具有专业特色的社团,其中“武术搏击”注册会员达240余人。由于体育学院社团是以专业为基础,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因此社团活动鲜明、特色突出。社团通过纳员、成立大会、专业培训及对外沟通、展示汇报等系列活动,使专业兴趣因社团活动更加牢固,,创业意识的培养也更加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就业引领,使学生就业之路更加多宽敞。 (三)引导学生进行参加规划大赛,并喜获佳绩 根据《黑龙江工业学院第十二届职业(学业)规划大赛的通知》精神,为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系部积极组织和动员学生参赛,经过精心选拔与指导,共选派2名选手参加了学校决赛。在黑龙江工业学院第六届互联网+大赛中又有两个团队获得荣誉。 (四)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引导提升规则力 在总结取得“校第十二届职业(学业)规划大赛”佳绩的同时,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提升学业规划及毕业求职能力为目的,继续开展 “提升自我规划力”为主题的班团活。 (五)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 为让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加主动出击寻找就业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会,共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3场,意向性协议40人。体育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对接相应市场需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主动与北京、广东、新疆就业创业学生取得联系,在北京朝阳区开展了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站,截止目前有4名毕业生在北京成功就业。 由于今年的新冠疫情的防管控工作处于常态化,学院利用网络通知的方式、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咨询,就业平台,确保在疫情防控期使就业推荐工作不降温。
三、毕业生就业的发展趋势 (一)目前毕业生就业趋势及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 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930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毕业生总量的增长使得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我院2020届毕业生总计72人,从专业看,就两个专业:体育教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从生源地看,甘肃省和安徽两省超过多半,占毕业生总数70%,并且回生源地就业的占大多数,这就给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历年情况看第一次就业率偏低,多年来甘肃一直执行招聘特岗教师政策调整,学生返乡意愿比较强,报考特岗教师比率居高不下,但录取率偏低,因此第一次就业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去边远省份就业。 (2)结构性矛盾制约大学生顺利就业。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师,而国家现政策是中小学教师实行招考制度,再加上教师资格证变成国考以后就业机率更小(2019届为最后一届在校认定)。也就是说今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与社会实际需求数量存在矛盾;而由于疫情,很多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诸多健身企业合并重组或倒闭,因此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仍不明确,部分同学就业后再转行、跳槽情况发生几率较大。 (二)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 第一,提供岗位吸引力不强,作为非中心城市高校有为培养人才的责任,就实际情况本地经济发展缓慢,提供岗位数量和薪酬及发展空间有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第二受地域的影响,学生觉得工作单位相对偏远,交通不便,又不想离家太远;第三,企业效益不佳,工资待遇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第四,个人能力眼高手低、就业观念落后;第五,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学生不敢真正的走向社会自己创业。学生在专业及面试、双向选择、应对突发事件和就业竞争技能、技巧中存在不足,没有做好专业和心理准备存在畏惧心理;第六,个别毕业生且受家长影响想就近或不想从事具体工作,有啃老的思想。今后,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就业意识的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提升,敢于走向社会。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1)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广阔天地,大有所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西部、中小城市、偏远乡村就业,今年毕业生有2人在新疆地区工作,均从事教师行业。 (2)不断开拓新的有效就业、实训市场。加强不同地区就业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建设共享性就业资源市场。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逐步探讨和增加优势专业,尤其是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我院课程资源的调整,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单一从教,向健身指导、专业教练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人员拓展。 (4)重视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与相关制度建设,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和技能解决一部分学生就业,并为其提供政策解读和创业指导。
四、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把就业工作纳入体育教学质量工程,将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现阶段各省市的教师岗位严重不足,致使参加考试学生通过率也不断降低,大多数学生从事教育行业就已经被拒之门外,所以对专业课设置和开设及应用,也是一种应对办法。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减少应用性不强的课程,增加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作用的课程,体育学院今年已经招收了第五届体育健身训练与管理专业。调整学生专业方向:一部分是将教育专业学生课程开展健身专项选修课为主,师范类教师培养为辅,另一部分是健身会籍管理与游泳、篮球教练方向;第三是升学和参军方向;第四是创业方向。 (二)开展各类调查研究,为调整课程结构提供依据 通过召开校企座谈会、发放问卷、走访用人单实地调研、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人才需求趋势、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实习和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建议;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招聘会,征求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类调查研究持之以恒,形成多年的数据积累,为就业推进工作积累经验,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调整提供依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今年11月,体育学院一行2人在北京进行实习就业基地挂牌,对优秀毕业生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研,又计划在广东建立就业推荐工作站,为体育学院进一步扩大与就业、实习单位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体育学院现设置有三个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体育专业教研室、体质健康教研室。现设有二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体育学院主要以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同时还拓展学生的专业方向,体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40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体育学院逐步发展壮大。近几年,学院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届毕业生都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各种项目的裁判等级证书和多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每届毕业生都有报考占全省50%以上体育考生考入上级院校继续深造,部分学生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
体育学院每年都组织10余项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连续多年开展“体育节”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学院还坚持常年进行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体育代表队曾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参加全省大学运动会,获得田径比赛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2011年参加全省高校乒乓球比赛,获男、女团体比赛第一名,男、女单打第一名,男子双打第一名; 2012年参加全省高校大学生速滑锦标赛获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三名;2018年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速滑锦标赛乙组男子短道500米、1000米冠军;2018年获黑龙江省大学生健体比赛小组第一名、2019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亚锦赛青年组选拔赛获健体182以上第五名;2019年参加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中,男子排球队获得全省乙组第四名,田径项目有6人获得前八名。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要求:在表格数据分析后要有部分文字说明、分析、总结) 1.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分析 专业 学历 毕业生数 升学 出国 参军 签协议就业 灵活就业 待就业 就业率 体育教育 健身指导与管理 大专 72 13 0 1 12 38 8 88.89% 2.签约毕业生流向分析 2.1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单位 性质 党政 机关 其他事业单位 中初等 教育单位 国有 企业 三资 企业 民营 企业 部队 专升本 其他 人数 0 2 3 0 0 7 1 13 38 百分比 2.8% 4.2% 9.7% 1.4% 18.1% 52.8% 2.2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在地分析 2.2.1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析 签约 地域 东三省 (黑、吉、辽) 长三角 (浙沪苏) 珠三角 (粤) 环渤海(鲁辽) 中部地区 (京津冀晋豫) 西部地区 (蒙甘陕青宁新云 南贵藏重庆) 其他地区 人数 15 0 2 0 2 43 2 百分比 20.8% 2.8% 2.8% 59.7% 2.8% 2.2.2毕业生签约单位黑龙江省内分析 签约地 哈尔滨 齐齐哈尔 牡丹江 佳木斯 大庆 鸡西 七台河 双鸭山 鹤岗 其他 人数 9 0 5 0 0 0 0 0 0 1 百分比 12.5% 6.9% 2.8% 2.3毕业生签约行业分析 行业分类 人数 百分比 农、林、牧、渔 0 采矿业 0 制造业 1 2.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 建筑业 0 批发和零售业 1 2.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2.8% 住宿和餐饮业 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 金融业 0 房地产业 0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 教育 15 20.8% 卫生和社会工作 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6 63.9% 公用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 国际组织 0 3.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20届毕业生) 专业 毕业 生数 初次 就业率 专业 对口率 平均 起薪值 毕业生半年后转岗率 毕业生半年后升迁率 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 体育教育 健身指导与管理 72 72.2% 84.7% 2600 5.6% 2.6% 2750 体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计72人,在2020年8月初一次性就业率达88.89%,其中专升本学生13人,占毕业生数的18.1%;参军1人,占1.4%;与相关行业签订就业协议12人,占毕业生比例的16.7%;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学生38人,占52.8%。 根据毕业生就业签约所在地分析,甘肃省学生有意参加该省的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因此有59.7%的毕业生回到生源所在地参加工作;5.6%的学生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工作;另有2.6%的学生选择留在东北工作,学生毕业分布省份较广。体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有2人留在黑龙江省参加工作,占我院毕业生人数的2.8%。 我院2020届学生50%以上进入教育系统从事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另有8.4%的学生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其中从事教师行业的平均工资达到2600元,高出各地市县最低工资的平均水平。另有1名同学在近半年的工作中表现优秀,在学校或企业升迁为管理人员,升迁率为1.4%。2020届毕业生与2019届77人毕业就业率变化提升较大,高出14个百分点。 4.毕业生招聘会统计分析(粗略统计,请以就业处统计为准) 学校举办各级各类各规模招聘会:90余场 到校相关体育行业单位:3个,提供岗位:40余个,签约3人。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亮点,包括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服务等;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学院培养人才向应用技术型和服务型转型,就业工作不断探索进行深入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动手和组织能力,体育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工作,由于教师岗位招聘逐年减少,逐渐引导学生向社会体育和相关体育健身行业就业,实际效果比较显著,体育学院很大一部分灵活就业学生都在从事健身、游泳教练岗位。 (一)按学校总体布暑,加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共同特征,也是应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点。特别对于体育专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全民素质提高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发展与共同点,共同做大、做强,做出特点,对于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更应多思考,寻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途径。为此体育学院利用资源与鸡西龙腾旗下2家健身会所和北京安吉体育、沈阳奥斯风暴健身连锁、北京杰慠篮球俱乐部等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和“2+1”融合模式,做为传统教学的有利补充:1.解决了新增体育健身与管理专业的健身专业实训课程场地及师资;2.引导补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的实践;3. 在传统教室外扩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度,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最有利的发展空间。 (二)开展专业型社团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力量,以专业特长为基础组建一批专业型社团,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社团干部素质,稳固发展社团,突出专业特色,达到专业与社团双提高,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截止目前我院现有群英武道协会、武术搏击、散打、健身、轮滑、健美操6个具有专业特色的社团,其中“武术搏击”注册会员达240余人。由于体育学院社团是以专业为基础,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因此社团活动鲜明、特色突出。社团通过纳员、成立大会、专业培训及对外沟通、展示汇报等系列活动,使专业兴趣因社团活动更加牢固,,创业意识的培养也更加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就业引领,使学生就业之路更加多宽敞。 (三)引导学生进行参加规划大赛,并喜获佳绩 根据《黑龙江工业学院第十二届职业(学业)规划大赛的通知》精神,为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系部积极组织和动员学生参赛,经过精心选拔与指导,共选派2名选手参加了学校决赛。在黑龙江工业学院第六届互联网+大赛中又有两个团队获得荣誉。 (四)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引导提升规则力 在总结取得“校第十二届职业(学业)规划大赛”佳绩的同时,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提升学业规划及毕业求职能力为目的,继续开展 “提升自我规划力”为主题的班团活。 (五)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 为让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加主动出击寻找就业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会,共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3场,意向性协议40人。体育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对接相应市场需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主动与北京、广东、新疆就业创业学生取得联系,在北京朝阳区开展了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站,截止目前有4名毕业生在北京成功就业。 由于今年的新冠疫情的防管控工作处于常态化,学院利用网络通知的方式、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咨询,就业平台,确保在疫情防控期使就业推荐工作不降温。
三、毕业生就业的发展趋势 (一)目前毕业生就业趋势及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 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930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毕业生总量的增长使得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我院2020届毕业生总计72人,从专业看,就两个专业:体育教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从生源地看,甘肃省和安徽两省超过多半,占毕业生总数70%,并且回生源地就业的占大多数,这就给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历年情况看第一次就业率偏低,多年来甘肃一直执行招聘特岗教师政策调整,学生返乡意愿比较强,报考特岗教师比率居高不下,但录取率偏低,因此第一次就业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去边远省份就业。 (2)结构性矛盾制约大学生顺利就业。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师,而国家现政策是中小学教师实行招考制度,再加上教师资格证变成国考以后就业机率更小(2019届为最后一届在校认定)。也就是说今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与社会实际需求数量存在矛盾;而由于疫情,很多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诸多健身企业合并重组或倒闭,因此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仍不明确,部分同学就业后再转行、跳槽情况发生几率较大。 (二)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 第一,提供岗位吸引力不强,作为非中心城市高校有为培养人才的责任,就实际情况本地经济发展缓慢,提供岗位数量和薪酬及发展空间有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第二受地域的影响,学生觉得工作单位相对偏远,交通不便,又不想离家太远;第三,企业效益不佳,工资待遇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第四,个人能力眼高手低、就业观念落后;第五,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学生不敢真正的走向社会自己创业。学生在专业及面试、双向选择、应对突发事件和就业竞争技能、技巧中存在不足,没有做好专业和心理准备存在畏惧心理;第六,个别毕业生且受家长影响想就近或不想从事具体工作,有啃老的思想。今后,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就业意识的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提升,敢于走向社会。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1)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广阔天地,大有所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西部、中小城市、偏远乡村就业,今年毕业生有2人在新疆地区工作,均从事教师行业。 (2)不断开拓新的有效就业、实训市场。加强不同地区就业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建设共享性就业资源市场。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逐步探讨和增加优势专业,尤其是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我院课程资源的调整,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单一从教,向健身指导、专业教练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人员拓展。 (4)重视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与相关制度建设,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和技能解决一部分学生就业,并为其提供政策解读和创业指导。
四、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把就业工作纳入体育教学质量工程,将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现阶段各省市的教师岗位严重不足,致使参加考试学生通过率也不断降低,大多数学生从事教育行业就已经被拒之门外,所以对专业课设置和开设及应用,也是一种应对办法。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减少应用性不强的课程,增加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作用的课程,体育学院今年已经招收了第五届体育健身训练与管理专业。调整学生专业方向:一部分是将教育专业学生课程开展健身专项选修课为主,师范类教师培养为辅,另一部分是健身会籍管理与游泳、篮球教练方向;第三是升学和参军方向;第四是创业方向。 (二)开展各类调查研究,为调整课程结构提供依据 通过召开校企座谈会、发放问卷、走访用人单实地调研、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人才需求趋势、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实习和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建议;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招聘会,征求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类调查研究持之以恒,形成多年的数据积累,为就业推进工作积累经验,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调整提供依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今年11月,体育学院一行2人在北京进行实习就业基地挂牌,对优秀毕业生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研,又计划在广东建立就业推荐工作站,为体育学院进一步扩大与就业、实习单位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用创新思维破局 用创业实践锤炼——体育学院创新创业教师骨干参加学校开展双创教育课程培训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4-10-15我校举办“强身健体·乐享重阳”离退休人员趣味运动会
- 2024-10-15我校第七届体育节圆满落幕
- 2024-10-14团省委副书记陈海萍一行到我校调研指导“四创”工作
- 2024-10-13砥砺奋进四十载 奋楫扬帆正当时|献礼四十年,凝心话发展(四)
- 2024-10-12我校召开山东能源集团专场招聘会